塞寒行
温庭筠〔唐代〕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弓弦紧,严霜覆瓦,寒雕展翅睥睨平野苍茫。
一点黄尘腾起,惊寒雁齐鸣,白龙堆下千骑驰骋,尘土飞扬。
黄河源头风急浪涌,如刀狂风剪断朔云,天空愈显高旷。
晚出榆关随军北征,惊沙飞迸击打貂裘战袍。
心向凌烟阁立志留名,却年年以锦书寄托离别之伤。
纵得图像凌烟,究竟何荣?空使闺中妻子泪尽泣血,柔肠寸断。
注释
燕弓:燕地产的名弓。
劲:强有力,这里指燕弓本来就强劲,再加上天气寒冷,张弓就更加费力。
朴簌:同扑簌,扑落或扑打,这里指寒雕在空中煽动翅膀。
睇:斜视。
一点
赏析
这首诗作聚焦边塞生活图景,全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与后六句各成段落。
第一部分着力描绘塞外壮丽景观。诗人在勾勒塞外风光时,精准捕捉到狂风凛冽、奇寒袭人、旷野空茫的地域特征。首句即紧扣诗题,借“燕弓弦劲”与“霜封瓦”的意象凸显塞外严寒——弓弦因低温而紧绷难拉,覆盖屋瓦的严霜则成为寒冷的具象化符号。自第二句起,诗人将视野投向远方,呈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画面:空中寒雕展翅翱翔,俯瞰着广袤无垠的原野;白龙堆下,千骑奔驰扬起的漫天黄尘惊起寒雁,雁鸣声打破天际的寂静,为苍凉的塞外增添了几分生机。诗人以“一点”来形容本应遮天蔽日的黄尘,正是因为塞外原野太过辽阔,即便千骑扬尘,从远
简析
这首边塞诗结构分明,前六句绘塞外壮丽景观,借“燕弓弦劲”“霜封瓦”“风如刀”等意象,辅以比喻、衬托,凸显塞外风寒、空旷;后六句写艰苦生活与思亲之情,情调由豪迈转缠绵,暗合晚唐国力衰微之态。全诗语言典雅,手法多样,气魄非凡。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或说801、824)年—约866或说870、882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常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417篇诗文 486条名句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唐代〕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古风·秦王扫六合
李白〔唐代〕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唐代〕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