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敌

苏辙 苏辙〔宋代〕

  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逾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出,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辙说:“鱼不怕捕鱼的网,而怕鹈鹕,它害怕它的天敌。”村里一个老人看见一条蜈蚣正在追一条蛇,爬得很快,蜈蚣渐渐靠近蛇,蛇停下来不动了,张开嘴巴等待着,蜈蚣径直钻进它的肚腹中,过了一段时间蜈蚣出来,蛇已经死了。老人将蛇扔到深山里,过了一些日子跑去查看,看到有无数的小蜈蚣在吃已经腐烂的蛇肉。原来蜈蚣是在蛇腹里产卵了。又曾经看到过一只蜘蛛,追蜈蚣追得很急,蜈蚣逃进乱竹丛中。蜘蛛不再进去,只是跨在竹子上停留片刻,摇了摇小腹便走了。看到蜈蚣很久没有出来,把竹子剥开一看,蜈蚣已经一节节的腐烂断裂了。大概蜘蛛在摇腹部的时候,已经撒了尿将蜈蚣杀死了。动物畏惧其天敌的现象,竟有这般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本文通过蜈蚣制蛇、蜘蛛克蜈蚣两则实例,实证生物界天敌相克之法则。蛇僵伏待蜈蚣入腹的细节,印证“畏其天”的天然威慑力;蜘蛛跨竹摇腹的精准猎杀,更凸显捕食策略之精妙。篇末“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的慨叹,既收束叙事,又以“奇”字点破自然法则的深邃玄奥,使具体生物现象与抽象哲学命题形成严密呼应。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801篇诗文  83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牡丹

王溥 王溥〔宋代〕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周邦彦 周邦彦〔宋代〕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山又断 一作:水又断)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