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索食
王晫〔明代〕
猫生儿,稍大。猫儿问母:“当何所食?”母曰:“人自教女。”猫儿夜至他家,隐瓮器间。有人见已,而相约曰:“酥乳肉等,须覆盖,鸡雏高举,莫之食。”猫儿审听,即知:鸡酥乳与肉,皆是我食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母猫生了只小猫,小猫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小猫问母猫:“(我)该吃什么呢?”母猫回答说:“人类自然会教你的”。晚上,小猫到一家人家,躲藏在瓮罐后面。人看见了它后,对(另一个人)约定说:“烧好的乳酪、肉都要放在器皿内盖好;嫩鸡(都要)高高挂起来,不要(被猫偷)吃。”小猫仔细地听,它立刻懂了:(原来)鸡、乳酪和肉都是自己该吃的食物。
注释
稍大:渐渐地长大。稍:渐渐地。
食:吃。
女:通“汝”,你。
至:到。
隐:躲。
瓮器:陶制的各种盛器;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已:后。
而:
猫说
《应谐录》〔明代〕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亡,云故不敌风也,请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唯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唯墙虽固,唯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牡丹亭记题词
汤显祖〔明代〕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